养育孩子,就是一条不停总结经验的反思之路

也许我们并不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问题,但反思却可以及时纠正错误、避免入坑

说实话,回想过去陪伴女儿成长的十年,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教育奇迹

大道理不知道说了多少,可孩子就是没有成为我所期待的样子

更可气的是,孩子就像是一道放错调料的菜,只有你用嘴巴尝过后才知道出现了问题

当你想要极力去挽救时又是一项技术活挑战了,多放一些、少放一点调味剂,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

而教育也如烹饪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开始找到对的方法,不放大错误才是减轻损失的最简单方式

这不,结合过去十年的养育经验,兰妈就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反思,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别踩坑:

01

重视独立培养

不要事事安排妥当

孩子刚出生的时候,每一声啼哭都让人揪着一颗心

记得女儿出生后的2个小时,一直哭个不停,爸爸和奶奶换着班地抱着哄都不管用

到了晚上,听着越来越强烈的哭声,我示意爸爸把宝宝抱过来和我一起睡

当时,女儿一放到我身侧就立马不哭了,看着恬静容颜,自此我把自由搭进去了

往后的日子里,不管自己多苦多累,对待女儿这件事从来不会含糊

3岁以前,保姆式贴身服务,刷牙洗脸、吃饭穿衣,一切都亲力亲为地伺候着

结果,女儿上幼儿园后不会自主吃饭,还经常尿裤子

到了上小学,每天早上女儿只需要做一件事:“睡醒”

在衣服有人穿、书包有人背、甚至吃饭有人喂的情况下,我慢慢发现了真相:

“这不是养孩子,是培养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巨婴呀”

而缺乏独立能力的女儿呢,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积极性,反正就是摆烂思想:“有我妈呢,怕什么”

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,我开始慢慢培养独立能力,可从小形成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容易斩断

你想在生活上让孩子独立,那就避免不了会成为孩子眼中的“坏人”

这就像是你买了一颗糖,然后又告诉她“不能吃,会蛀牙”一样,让孩子从心理层面产生落差感

所以,不想让孩子在起伏的落差感下和父母背道而驰,那一定要从小重视独立培养

当你不再事事安排妥当,孩子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后,没有依赖就没有期待、也没有落差与责怪

02

改掉宠溺毛病

真正的爱不是满足

十岁女儿被养成缺乏独立能力的巨婴

除了日常事无巨细的安排之外,还有想要就给的物质满足

小时候总觉得“苦了自己,也不能苦了孩子”,但凡是孩子想要东西就会尽量满足

本以为在爱的包围下,女儿一定会成长得越来越有活力
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份活力竟然体现在“如何获取更多”的800个心眼上

就拿为女儿购买儿童手表方便联系这件事来说,一开始为了单纯联系、不影响学习,我特意选择只有通话功能的普通电话手表

结果呢,女儿把手表带到学校没几天就开始闹脾气,她回家告诉说:“同学说我的手表是盗版,我想要跟他们一样,可以加好友、还可以用手表付款买东西”

这个要求肯定没有满足

被拒绝后,女儿就想尽办法达成心愿,不是当着奶奶的面念叨,就是吐槽正在用的手表声音太小了

最后,奶奶是如愿满足了,可一个又一个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即来

这就是宠溺的恶果,你不停地满足孩子、孩子也会不停地索取

我们想要孩子把聪明劲儿用在正点上,那就要从改掉宠溺毛病开始端正风气

03

尊重人格发展

把不顺眼看成欣赏

和朋友聊天时我们谈起了教育里的一个通病:

“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反抗意识就越强?”

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,孩子长大后的叛逆反抗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

可引起反抗意识的诱因,还是在于整个家庭的教育链影响

就像以前一遇到女儿犟嘴的时候,我都觉得孩子就是不听话、变坏了

为了能让事态能如自己的期望发展,我试过软方法、也用过硬方法,最终效果都不是很理想

直到又一次爆发争吵,女儿大声质问我:“凭什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,我说的就不对,你要是看我不顺眼就别跟我说话呀”

不得不思考,身为家长的我们,有时候确实是走进了教育误区

明明是希望孩子纠正错误,可话到嘴边总是变成了责备与埋怨

这就是孩子的个性发展,随着年龄逐渐增长,他们的想法多了、个性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

有些孩子甚至能一天缠着家长问十万个为什么,如果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各种奇葩问题时选择漠视、或者不耐烦了,那这就等同于把孩子往外推

优秀的孩子也从来不是按照家长安排好的剧本去走,他们需要在更多实战经验中感受案例、获取经验

记得中考那年班主任给我们加油打气,他告诉我们:

“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,正如你们,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秀与才华,你们只需要做好自己、全以赴去做好当下的事情,不留遗憾就是最大的希望”

这段话一直让我受益匪浅,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

你想让孩子成才成人,那一定要明确我们的口号:只有人才教育,没有人格控制

有标准吗?有

总结17个字: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,把不顺眼看成欣赏

04

关注性格养成

和孩子聊感兴趣事

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

我们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好,可所有优秀孩子的身上,又少不了家庭的影响成分

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存在某些问题时,那就要想着从家庭方面找找原因了

上星期的同学聚会就刷新了我的新认知

那天,从来不跟大家联系的学霸丽丽突然也来参加聚会了

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丽丽是公认的学霸,每次考试也不是班级第一、就是年级前十

都说学霸本应该是天之骄子,也是同学们学习上的榜样与指导,可丽丽的性格实在是太沉闷了

特别是和别人讲话的爱搭不理样子,也让她慢慢成为了一个孤单的人

一直以来,我们都认为这就是学霸本质,和普通人不在一个频道、也没有办法沟通

直到那次同学聚会才知道,原来丽丽并不是天生性格孤僻,也不是因为学习好就瞧不起学习不好的同僚

小时候母亲给她灌输的思想就是:“小孩子就应该以学习为主,交朋友那都是长大后的事,你现在只要把成绩搞好,其它什么事都和你没关系”

平时和母亲之间的沟通呢,基本上也是只局限于作业和成绩

正是受到母亲这种“只有成绩”的人格教育,丽丽才逐渐丧失了交友能力

等到真正长大步入社会之后,她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与人社交,甚至还担心说出的话惹人嫌弃

看吧,成绩并不是决定一切的标准,比起智力教育孩子也更需要全面的人格培养

我们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口号也是:和孩子聊感兴趣的事

也许你并不知道孩子的性格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,但只要孩子还愿意分享,那一切都不会太晚

知孩子所知,想孩子所想,也没有什么比了解孩子更有影响力

05

了解精神教育

提高孩子的挫折教育

真正优秀而强大的孩子,是来自于强大内心的挫折意识

他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摧残,而是风雨再大也有抗压的精神力量

有一个男孩,他学习很好,一直是班里的学习标兵

从小学到初中,每天晚上都能自主学习到很晚,有时候是深夜22:00、23:00…

到了高中,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,男孩甚至熬夜刷题到凌晨一、两点

大家都说男孩是天生的学霸,学习就跟玩一样简单

事实上,男孩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

越是活在别人眼中的“优秀生”,越是有着不容退步的瞩目焦点,为了不让成绩倒退才会每天晚上不断熬夜刷题

可再强的学霸也不是神,他们也会生病、也会需要关心

大概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负压学习,男孩开始变得焦虑狂躁,甚至出现了轻生的念头

心理医生建议让孩子去医院接受治疗,可男孩的父母却认为:“距离高考没剩多少时间了,回去多刷些题就没时间乱想了”

孩子也说,必须要保住第一名,否则自己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

可没想到是,男孩回家没过两个星期就躲在卫生间里用水果刀划伤手臂,好在发现及时避免了更大伤害

而这个事例也给无数家长敲响了警钟:

告诉孩子努力学习,不如告诉他们“如何拥抱失败”,挫折教育的玻璃心治疗也是当前教育最应该关注的问题

在孩子情绪失落的时候及时伸出双手拥抱,告诉他们“别怕,相信你自己,爸爸妈妈会在身后一直为你加油打气”

这份来自精神上的鼓励,就是我们提高孩子挫折教育的最好心灵滋养

06

教育要有远见

暂时领先不如持续学习

好的教育,从来都不是暂时的优秀与成绩比拼

持续学习,才是父母对孩子最有远见的一场投资

有一位80后二胎妈妈的育儿经,让我惭愧不已

作为80后的陪读大军,这位妈妈一直坚信:陪伴孩子成长,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责任

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,妈妈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两个孩子身上

平时除了日常上下学、课外兴趣班需要接送之外,要做的还有陪孩子看课外书、一起聊天互动…

可以说,作为一名陪读妈妈,她是理智的,作为一名职场妈妈,她更是家庭事业两不误

在说起两个孩子的育儿经时,妈妈也毫不避讳地分享经验:

“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自身做起,比如,大儿子阅读名著时我会主动做读书笔记,让阅读笔记去更好地润泽孩子,小儿子3岁时一有时间就会把他搂在怀里看书阅读,有时候孩子还会主动拿着故事书有声有色地开始表演话剧”

听完妈妈的育儿经,我瞬间明白了教育本身的差距

好的育儿效果也不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成绩,而是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一场远见投资

如果我们每天只是如复读机一样去催孩子学习看书,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反感,对学习也不过是趋于形式地完成任务,一旦父母不再催促了,也会失去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”的理由

所以,教育孩子就是一场有远见的投资,催孩子努力学习、多看课外书,不如陪着孩子一起去做好这些事

家长以身作则的持续学习,是为了给孩子赋予更多学习的乐趣与能量,在这场持续学习的远见里他们也能找到更多创造未来的机会

07

成绩出色不难

难的是教会孩子成人

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功,需要的不仅仅自身的能力与价值,还有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端正

听过这样一个演讲很有深度:

“一个真正优秀的人,不是拿个博士学位、大学文凭就算精英了,这不算厉害,真正厉害的是做一个成功的人”

刚开始还不太理解文字里的深意,直到导师分享一个真实例子后才恍然大悟

曾经,有一个留洋大学生回国应聘,从小到大的优异成绩应该是有着大好前途的

可毕业后找工作总是屡次被拒绝了,这件事让他感到特别沮丧

当再一次被面试官淘汰时,他不服气地问到不录用的原因

面试官也坦言相告:“你的学历、和工作能力都是比较出色的,可是我们发现你曾经有高达3次的逃票经历”

寒窗苦读数十载,本来是有着无限发挥的长长一生,可最终却被一件不被重视的事而丢了人品与素养

其实,成绩的突出也许是你给别人第一印象的敲门砖,但在人生的主导上人品才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主要力量

如果孩子不懂得遵守规则、也不讲究诚信,一旦品行不端被发现了,那再出众的能力也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

所以,成绩出色并不难,真正难的是教会孩子成人

就拿女儿非要换新的电话手表这件事来说,如愿混进班里的智能手表大军后,她当天就往通讯里添加了几个好友

晚上回家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:“我有个同学说他账户里有九百多块钱,还说要给我转钱呢”

这件事被知晓后,我当时就给她传导正确的三观:

“无功不受禄,我们对你那个同学一没帮助、二没功劳,这根本就没有接受人家转钱的理由呀,如果你们平时关系比较好、又很希望赠送一些什么维系感情,我们可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对方,这种亲手准备的礼物才会更有意义哦”

这就是品行和修养,我们的孩子哪怕成绩不好、哪怕不如别人懂事,在个人品行方面一定要行得端、坐得正

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,没必要急于一件事,耐心等待、端正态度、保持积极性,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是不会被时间所淘汰的

那么,关于避免入坑的一些教育反思,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