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学家朱光潜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。

“一棵古松,木商看到的,是它作为木材的商用价值;植物学家想到的,是它的科目和属性;画家想到的,是它的形态和构造。”

古松是不变的,改变的是我们的认知。不同的认知,决定了古松的最终价值。

育儿也是一样,父母把孩子当成什么,孩子大概率会成为什么。

父亲作为家庭的顶梁柱,是孩子最重要的“托举人”。

不得不说,孩子未来能走多远,看父亲的认知就够了。

 

01

父亲高瞻远瞩,孩子宁静致远。

明朝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的文徵明,出生在一个文武双全的家庭。

父亲文林中进士,做官;母亲祁守端是大家闺秀,琴棋书画都精通。

按照传统,父母都盼望文徵明成为人中龙凤,能走科考的路。

事与愿违,文徵明六岁的时候,除了爬,似乎不会别的,导致亲友嘲讽。

七岁的时候,母亲过世了,父亲不得不把文徵明寄养在外祖家。

十一岁的时候,文徵明开口说话,然后被送到私塾。父亲告诉周围的人:“没什么,他是大器晚成的人。”

十九岁的时候,文徵明结交了当时的红人唐伯虎——科考连续得头名。

文徵明的仕途,却总是不顺,一直到五十四岁,还没有什么成就,落榜了九次。

好不容易混到一官半职,但是情商不太高,在翰林院工作的时候,处处被打压。

有一天,内阁首辅杨一清走过来,说:“徵明啊,我和你的父亲是朋友,你知道吗?”

眼看,这是高攀贵人的机会,文徵明却来了一句:“父亲生前,没有说过你呀。”

工作不好混,文徵明就辞官回到家乡苏州,在书画方面,成就了自己,也带来了收入。还形成了“吴门派”,八十多岁,还笔耕不辍。最难得的是,他从小时候到八十岁,都坚持抄写《千字文》,以此提升自己的小楷。

作家冯梦龙说:“早成者未必有成,晚达者未必不达。不可以年少而自恃,不可以年老而自弃。”

名人诸葛亮说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
要培养孩子,父亲能够走一步,看十步,就能够引导孩子,奔赴诗和远方。

若眼下很难,不要急躁,坚持读书,锁定人生目标,总会有出头的那一天。并且,在遇到挫折后,可以变通,体现艺多不压身。

允许孩子小时候跌倒,不够优秀,更注重培养品格和耐力,有终生的精神财富。高层次的父亲,会这样做。

 

02

父亲只顾当下,孩子得过且过。

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的唐伯虎,命运就不那么好了。

少年时,科考都拿第一,但是考进士却因为到处喝酒、交友、吹捧才华,陷入舞弊案,从此断送前程。当几个亲人过世,妻子离开后,他一蹶不振,没有越挫越勇。

关于唐伯虎的家教,没有太多的记载,但是从他常常和歌妓游玩,还热衷推杯换盏,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。

父亲唐广德是一个商人,在姑苏吴趋坊皋桥开酒店谋生。请了老师,专门教唐伯虎读书。可是生活管教方面,明显不够严格,也欠妥。酒店里有三教九流的人,也影响了成长环境。

不够自律的生活,对人格的修养不够,应该是唐伯虎后半生穷苦的重要原因。父亲唐广德看出端倪后,说:“此儿必成名,殆难成家乎。”

看过一个故事,说唐伯虎邀约文徵明去太湖游玩,小船上有好几个歌妓。唐伯虎拍手,和歌妓互动,文徵明坚持要离开,不惜以跳湖来要挟。

等文徵明上岸后,唐伯虎玩得更嗨了,众人哄堂大笑。

从故事里,人生成长过程的对比,差距就出来了。

有句话说得好:“人生中只要有捷径,捷径很快就会成为唯一的路。”

当一个人从小就享受到了当下的成果,那么他就会什么都求“速成班”。父亲也乐得清闲,看到孩子轻轻松松赚钱、开心游玩,也认为对了,背后的问题很严重。

作为70后,我在上初中的时候,很多同学说:“读书不如打工,读完高中去,不如初中毕业就去。”

事实上,很多父亲也想孩子少读书,尽快打工,缓解家庭经济负担。

一晃,我们都四十多岁了,初中毕业和大学毕业的同学,差距越来越大。打工和创业的同学,差距也很大。

多少同学,因为父亲不允许他读书,丢掉了高中录取通知书,去了城里打工,遗憾终身。

父亲看不到远方,没有趋势判断力,会害了孩子。

 

03

提升认知层次,是父子共同的责任。

老话说:“上阵父子兵,虎父无犬子。”

要提升层次,其实是两代人的责任。古往今来,不乏有无知父亲,倒逼孩子独立成长。比方说,北宋宰相吕蒙正,从小被父亲赶出家门,但是他做官后,仍旧孝顺父亲。

作为父亲,不要顾及眼前的困难,要考虑未来几十年发生什么,孩子的定位是什么。

父亲要努力读书、谋业,为孩子提供成长的经济基础,更要以身作则,修养自己的德行,成为孩子的榜样。

在自己负债累累的情况下,也要保持精气神,不要失去斗志。

作为孩子,在好的原生家庭里,奋力走向前。借助家庭的力量。

若是家庭很糟糕,应该远离家庭,自己去发展。比方说,坚持读书,反对父亲让自己辍学;坚持赚钱,拒绝和父亲混日子。

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机遇,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,不能一模一样。关键在于智慧的碰撞和融合。同心同力,互相促进,就最好了。

作为母亲,要学会敲边鼓。做好父子的中间人,调和矛盾。当父亲认知太差的时候,应该站出来,而不是听之任之。

“罗森塔尔效应”告诉我们,所有的积极暗示,都能够成就一个人。并且,谁都不是局外人。

 

04

《教父》中有句台词:“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,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,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。”

孩子走多远,三岁看到老。“看”的不是孩子一个人,还要看父亲的认知,母亲的呵护,家境的改善。

这年头,金钱多少是层次高低的标准,更重要的是,能否把金子当玩具用。

好父亲,如同一座山,让孩子登高望远。

好母亲,如山路旁的一盏灯,让孩子不迷路。